跳到主要內容區

109推甄一般生-吳宥鋒

a分享主題:研究計劃書如何準備

背景校系:臺灣師範大學/社會教育系新聞組  

學生姓名:吳宥鋒

 

身為一名高齡考生,我覺得最大的優勢是經過社會歷練的自我認識,這個優勢在入學申請(推甄)的每個階段都存在。其中,我認為,在研究計畫書最能發揮此優勢。

書寫研究計畫書的目的,是讓學校老師、教授等評審預先知道,自己所欲研究的主題與方向。當然,除了自己的興趣之外,也需依據教授的學術專長調整內容,進一步敘述你想就讀人管所的原因,以及未來進入人管所後,教授可以怎麼協助你。

提到研究計畫書,似乎坊間有一套說法,告訴你內容應該涵蓋研究動機、研究目的、文獻探討預期成果與貢獻、參考文獻等一般學術論文中會有的架構。這些當然很重要,然而,對於沒有閱讀過學術論文、沒有受過研究方法等專業訓練的學生來說,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更有可能為了寫出看似專業的內容而弄巧成拙。

我認為,除了實際的研究計畫之外,更重要的是,在內文中闡述自己是怎樣的人,突顯自己有什麼不同。這似乎有些奇怪,因為研究計畫書不是自傳或履歷。但其實,很多小細節都會透露出關於「你」的訊息;而這些關於你的訊息,牽涉到你對自我認知的多寡。

例如,在研究動機中,你會表達為什麼想研究這個主題,你想從研究裡獲得什麼。此處可能提到你過去的經驗,以及觸動你如此選擇的原因;這邊或許也可以提到,為了進行該研究、培養完成研究所需之能力,你未來的修課計畫為何。

此外,如果在內容的專業部分不慎自信,與其班門弄斧,不如多說說你的看法;就是因為加強在專業上的不足,才有必要到研究所進修。闡述看法的方式不一而足,除了從既有的能力上,抒發你怎麼看待別人的論文,更可以透過重新排列組合相同研究主題的不同論文,由組織邏輯表達你怎麼思考。

總之,研究計畫書的重點不在透露你有多厲害,而是你有多需要進入研究所學習。並且,透過在人管所的訓練、教授們的教學,你將有能力執行研究計畫、撰寫自己的論文,並拿到學位。

瀏覽數: